异积雪草苷在中国的药用历史已达二千多年之久,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传染性肝炎、痢疾、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外伤出血等。积雪草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表明积雪草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皮肤创伤、胃溃疡、传染性肝炎、皮肤病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异积雪草苷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炔烯类等。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主要的药效成分,包括积雪草苷、积雪草苷A、波热模苷、波热米苷、参枯尼苷、异参枯尼苷、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波热米酸、马达积雪草酸等。
异积雪草苷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积雪草苷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作用发现,积雪草苷可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使核分裂相减少,核仁变小或缺失,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生长呈抑制状态,抑制率最高可达73%,提示积雪草苷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阻止瘢痕增生。
另一方面,用药组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疏松、内容物减少,核蛋白体脱颗粒现象,而且用药组胶原蛋白的合成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呈剂量依赖效应。这说明积雪草苷对粗面内质网这样一个蛋白合成系统可能有直接作用。
因此,积雪草苷是通过阻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其合成分泌胶原的能力来阻止瘢痕的发生发展。积雪草苷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作用的形态学改变除了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相似之外,还能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调亡,使免疫细胞数目减少,血管闭塞,数量减少,胶原纤维疏松,致使整块瘢痕组织变软,体积变小,呈退行性变。